伏羲山,原名浮戲山,中華文明發源地,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西南古城新密市境內,最高海拔1108.5余米。人文始祖伏羲女媧曾在此正姓氏、演八卦、置嫁娶、開創中華文明起源。據《山海經》載:泉水欹危,映帶左右,晨起伏而憑之,煙霞彌漫,萬頃茫然,峰巒盡露其巔,煙移峰動,如眾鳥浮水而戲……天下奇觀也。
伏羲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,主要景點有伏羲大峽谷、伏羲山三泉湖、伏羲山紅石林、中原豫西抗日紀念園
伏羲大峽谷是國家AAAA級景區,屬伏羲山核心區域,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巖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,同時也是新密市首家AAAA級景區。伏羲大峽谷景區坐落于新密市西北20公里的伏羲山山區,北接滎陽市,西鄰鞏義市,是連接三地的重要通道。伏羲山屬于嵩山山脈向東延伸部分,主峰五指嶺1108.5米,橫跨伏羲山全境。這里氣候溫潤,四季分明,年降水量600-900mm,年均溫11.6℃,比市區低2.7℃,景區植被茂密,物種繁多,綠樹掩映,花木扶疏,有千年以上的的古樹名木數十棵,其中,具有"活植物化石"之稱的古亢樹,是伏羲山特有的樹種。鑲嵌在大山深處的大峽谷,終年流水不斷,谷底飛瀑、跌水、深潭、平湖,清幽涼爽,姿態萬千,風景秀美,巨大的巖石像被打磨過似的,平坦如鏡,潔凈光滑,游客可以在這里享受世間少有的"巖石浴";峽谷兩岸巖石兀立,巖壁上天然石梯懸于空中,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動物形象惟妙惟肖。 景區總規劃面積5.3平方公里,以伏羲文化和紅石大峽谷為主要特色,分為上下兩部分:上部以臥龍臺、文化隧道、望鄉臺、八卦臺、萬年栗、栗仙神祠、女媧補天處、神龜折足、五色石等景點為主,全面反映伏羲文化的形成、發展、傳播以及對后世的影響;下部以黃龍潭、黃龍廟、簸萁潭、立龍鍋潭、貫云瀑(龍影瀑)、八分潭、烏龜拜壽、九龍潭、圖騰柱、馬蹄溝、沐云梯、等景點為主,深切感受峽谷風光,體驗自然鬼斧神工。
伏羲山三泉湖景區位于伏羲大峽谷東部尖山村,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后花園,景區內近千畝玫瑰花海每年5月至7月盛開,這里是花的海洋,情侶的福地,相傳億萬年前伏羲和女媧就是在此牽手修成正果。
伏羲山紅石林景區位于玫瑰嶺景區東部,山勢險峻,似有黃山和石林結合體,景區最高海拔864米,景區自米村鎮月寨境內的大門登山步道開始登山,一路經過中天門、南天門至女媧像,然后可沿觀景步道環游紅石林景區,在紅石林西側可乘坐纜車直接到達玫瑰嶺景區。